新聞中心News

      泊頭鴨梨文化館的“梨文化”

      時間:2015-05-28 11:01作者:齒輪泵 點擊: 次

    泊頭有了“鴨梨館”
    有“中國鴨梨之鄉”美譽的泊頭市,經過近兩年的緊張籌備,一座占地面積660平方米的鴨梨文化展館于日前開館,并向公眾開放。
    5月7日,記者來到距離泊頭市區大約10公里的泊頭齊橋鎮,新建成的鴨梨文化展館就坐落在齊橋鎮東南側,旁邊是大片觀光梨園,只見現在梨樹已經坐果,梨園里一片蔥翠。
    走進展館,迎面墻上是一幅梨花圖片,左上角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的題詞“中國鴨梨第一鄉——泊頭”。
    展廳里圖文并茂展出了大量與梨有關的珍貴文字資料和照片,以及豐富的實物,其中,一件漢白玉標本梨,栩栩如生,專家認定是宋元時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縱觀展覽,可以了解泊頭上千年悠久的梨樹栽培史。泊頭梨樹種植起始于東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目前國內最大最古老的梨區之一。1953年泊頭梨果產量居全國縣市之首,達到1592萬斤。2005年,“泊頭鴨梨”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實施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目前,泊頭市梨樹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鮮梨48.5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產品遠銷北美、歐盟、澳洲、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8億元,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
    為弘揚梨鄉文化,搶救梨鄉文化資源,讓人們領略“鴨梨之鄉”的風采,泊頭市籌資200多萬元,建設鴨梨文化展館向社會展示。工作人員經過大量走訪,共搜集資料260萬字,拍攝各種圖片3600余張,查閱歷史文獻檔案資料40余萬字,實物300余件。經認真遴選,最終整理出文字資料3萬余字,各類圖片510幅,實物110件進行了布展。
    品味梨鄉文化
    早在1991年,泊頭市政府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鴨梨節,連開三屆,規模空前。首屆鴨梨節有2000多名海內外來客,100多位中外記者參加了盛會。
    在鴨梨文化展館里我們可以看到,鴨梨節開幕式的盛況,以及鴨梨節的節徽等標志,還有從泊頭寄往福建的寫有“中國泊頭首屆鴨梨節”的實寄封,從中我們可以一睹“泊頭鴨梨”的輝煌。
    伴隨著泊頭梨樹種植2000多年的歷史,梨鄉文化源遠流長。相傳隋煬帝出游,曾駐足運河,在泊頭上岸觀賞梨花,并留下詩句:“河上花,天上浸靈芽,淺蕊水邊勻為粉,濃苞天外剪玉霞,斜暉暖搖清翠動,梨花香透千萬家。”
    在梨鄉還流傳著很多節奏明快的歌謠,比如上世紀60年代,在河北有一首特產歌謠廣為傳唱:“深州桃,天下奇;滄縣棗,拔金絲;要問什么最珍貴,交河鴨梨最好吃。”上世紀80年代群眾口頭創作了順口溜:“鴨梨和大棗,梨鄉兩大寶;要走致富路,快栽梨棗樹。”在梨樹種植中,果農總結出這樣的經驗:“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樹皮”以及“冬刮皮,多結梨”等。
    “一人一畝樹,一人一畝田;糧食吃不清,錢也花不完;生活奔小康,產值翻兩番。”1984年,泊頭全市種植梨樹4萬多畝,當時泊頭齊橋鎮人均種植梨樹達一畝二分。這一年,泊頭全市梨果生產突破億斤大關。
    改革開放以來,鴨梨節、梨花節、采摘節的相繼舉辦,王蒙等大批文化名流來到泊頭參加大型梨園筆會,加之泊頭籍作家、詩人的梨鄉小說、詩歌等都為泊頭梨文化抹上靚麗色彩。上世紀80年代,交河縣(今泊頭市)文化館曾編輯出版《梨花》文化月刊報,泊頭文聯還曾創辦文學季刊《星星樹》,“星星樹”是當地文人對于梨樹的愛稱,每到鴨梨收獲季節,金燦燦的鴨梨綴滿枝頭,就仿佛天上的星星,“星星樹”蘊含著梨鄉文人對梨樹特有的情結。
    建館背后的故事
    為了建立鴨梨文化展館,泊頭專門成立了籌建工作小組,他們拜訪科技專家、文史學者,走村入戶訪問梨農,實地考察梨園,還遠赴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采訪曾經在梨鄉工作過的干部、技術人員。同時,先后到滄州市檔案館、博物館和武強年畫博物館、京、津有關博物館搜尋資料。
    說起這些郭樹芳感觸最深,他出生在泊頭市齊橋鎮,是土生土長的梨鄉人,河北省作家協會、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河北省民間文學研究會會員……30多年前,他就曾在齊橋鎮文化館工作,后來又參與了泊頭地方志的編寫,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梨文化的情有獨鐘,此前,他出版過《泊頭梨話》、《泊頭梨話敘說》等書籍,這次,泊頭籌建鴨梨文化展館,他勇挑重擔。
    郭樹芳告訴記者,鴨梨文化展館展出的文字資料集中了他近30年的心血,實物也搜集了十多年。郭樹芳告訴記者,泊頭鴨梨曾是“天津鴨梨”最早最基本的產地,早在20世紀初“天津鴨梨”就出口國外,享譽世界。得知這些歷史,郭樹芳經常到天津搜尋有關泊頭梨品的資料。
    天津沈陽道有個古物市場,人稱“鬼市”,每天凌晨3點多開市,天亮就收攤了。十多年前嚴冬的一天,郭樹芳乘坐晚上9點多的客車到天津,晚上12點多,天很冷,他就找個澡堂休息兩個多小時,再到古物市場“淘寶”。這天,他發現了一張民國時期法租界一家泊頭人參與的梨棧照片,郭樹芳如獲至寶。當時,賣家要價2000多元,郭樹芳盤算著身上帶的錢不多,就到附近一家經常光顧的古書店老板那去借,再返回,照片已經被另一個買家買走,他心疼不已。后來他得知,照片落到一位遼寧人手中,又輾轉聯系到此人,懇求人家翻拍了照片寄給他。
    郭樹芳介紹說,泊頭的雕版印刷曾經非常繁榮,是“北方雕版印刷重鎮”,據有關資料記載,清代乾隆年間、道光年間、同治年間,泊頭都向朝廷進貢過梨木,以供朝廷雕版印刷書籍使用。郭樹芳千方百計在濟南一古物市場,搜集到泊頭梨木雕版,上面寫有“大清乾隆乙亥年木刻”字樣。
    只要和梨有關的物品,郭樹芳都留心收集,有鴨梨圖案的水壺、解放初期梨交易收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鴨梨的包裝紙等,數百件實物,每一件實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傳揚梨鄉美名
    走進鴨梨文化展館,可以看到鴨梨在泊頭發展的脈絡,包括泊頭鴨梨悠久的栽培史,“天津鴨梨”的形成、民國時期的梨業發展,以及文革十年梨業的衰退,梨的傳統儲藏加工與運銷,改革開放后梨的儲運加工和改革發展,傳統梨樹的栽培和管理等,全景展現了泊頭梨業發展的概貌。
    鴨梨是泊頭的文化品牌,建立鴨梨文化展館,不僅搶救了泊頭的文化資源,還增加了泊頭鴨梨這一品牌的厚重感,豐富了泊頭地域文化內涵。
    鴨梨文化展館坐落于亞豐果品有限公司廠區內,亞豐果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為了建立鴨梨文化展館多方奔走。
    亞豐果品有限公司副經理于立祥告訴記者,公司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積660平方米的展館用于鴨梨實物等的展示,并聘請專業人員搜集、整理梨文化,希望對梨文化進行搶救、保護。于立祥說,公司的果品俏銷國內外,以后有外地客商和國外客商來公司,就可以帶他們到鴨梨文化展館里看一看,讓他們不僅品嘗到泊頭鴨梨的上乘品質,而且感受泊頭鴨梨文化歷史的厚重。現在展館剛剛開館,已經有河北農業大學、滄州黨校等院校的師生慕名來參觀,大家通過鴨梨文化展館了解了不一樣的梨文化。
    纪阿 “泊頭的梨文化,悠久綿長,底蘊深厚,它承載著燕趙文化的基因和符號,守望著古老的文明和技藝,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和發展,反映著當地特有的民風民俗和生活方式。為了挖掘泊頭與梨品相關的文化背景,泊頭市委、市政府在‘五城’建設共建活動中,將鴨梨文化列為泊頭文化城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建成了這座鴨梨文化展館。”泊頭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建設鴨梨文化展館,期待讓人們進一步感悟梨鄉文化的久遠和深邃,領略梨鄉文化的獨特神韻和風采。” 

上一篇:泊頭眾人愛心接力營救翻車老漢

下一篇:泊頭市出重拳治理路邊燒烤攤點

  • 相關產品
  • 相關信息

datouwang.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15031746373
7*24小時客服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