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News

      百年泊頭火柴廠清算破產 將籌建火柴博物館

      時間:2012-10-20 11:07作者:齒輪泵 點擊: 次

      “早就不賣了。”

    苇皂  當記者提出買一盒火柴,泊火超市的老板娘連連搖頭。在這個小賣部的斜對面,就是曾經紅極一時、號稱亞洲最大的火柴廠——泊頭火柴廠。

    愉献  如今,這個創立于1912年的百年老廠早已人去樓空,空氣中彌漫的也不再是火柴味而是羊糞味——站在長滿雜草的廠區內,成群結隊的白山羊一邊咀嚼著野草一邊慢騰騰地經過,留下一路黑色的羊屎粒。

    豁邻  坐在火柴廠隔壁的小倉庫里,王炳華對記者說,1977年進廠的時候,她怎么也不會想到火柴廠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雖然一再強調說自己認為火柴廠本不應該倒閉,但她也承認,火柴廠的沒落也是一種必然。

    只逐  “現在農村用電都有補貼,除了抽煙的,誰還用火?”說罷,王炳華身旁的丈夫隨手摁了一下手中的綠色塑料(10220,-55.00,-0.54%)打火機,一股橘黃色的火苗騰地跳出,又忽地消失了。

      【火 鐮】

    笆载  “方便!”、“好使!”、“抗用,才1元錢!”——便捷和廉價,讓如今大多數人在做選擇的時候舍棄了火柴而轉向了打火機。如同一個輪回,當初的火柴也是靠著這兩個殺手锏一舉擊潰火鐮,縱橫中國。

    蜜唾  火鐮,是一種比火柴更早的取火工具,因其擊石取火用的鐵片形似鐮刀而得名。在火柴傳到中國以前,是大部分中國家庭取火的首選工具。

    敏卦  家住山東省臨沂市的張大爺至今還存著一個火鐮,雖然平日里被束之高閣,但拿出來還是一副寶刀未老的模樣:長方形的金屬盒上刻著花瓣式樣的怪異花紋,一塊黑乎乎的新月形鐵片則被鑲在金屬盒的下沿,乍看上去,整個火鐮像一只被去了柄的斧頭。

    丝碗  從金屬盒中取出棉絮一樣的火絨并將其置于火石下面之后,張大爺就開始向法治周末記者演示這一古老的神器如何取火。

    蔓肯  左手拿著燧石,右手拿著火鐮,張大爺用火鐮不斷地敲擊燧石,伴隨著清脆的啪啪聲,每一次的撞擊都有不少火星迸出。在如此反復了十幾次之后,某顆幸運火星撲進了火絨的懷抱,火絨迅速地變紅,并最終在張大爺小心侍弄下進化成微弱的火苗。

    涝剧  張大爺說,記得過去父輩們抽煙,用的都是這火鐮。幾個人圍坐在屋檐下,抱著長長的銅煙袋,一陣有節奏的啪啪聲過后,裊裊的青煙便從人堆里冒出,散去。

    愈踱  “過去俺們一般不使那玩意兒,看起來是好玩兒,但是不好使。俺們都使洋火。”張大爺口中的洋火指的就是火柴。

    卑竹  1827年,英國化學家約翰•沃克發明并出售了他制作的第一盒火柴。隨后,這種比火鐮要更加方便的取火器開始在全球流傳。

    父泳  清朝道光年間,來自西方的火柴作為貢品被進獻給道光皇帝,這一令人新奇的玩意也立刻引起了皇親國戚和重臣富商的驚嘆與追逐。

    爽茴  不久之后,火柴便作為商品大量進口到中國,“洋火”之名也由此而生。當然,對于此時的百姓來說,火柴無疑還是一種奢侈品——清人孫玉璋就曾在所著《異聞索錄》中這樣描述火柴:“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廳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

    匈惑  與此同時,一些不甘落后的中國人也開始躍躍欲試,嘗試生產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火柴。1879年,華僑商人衛省軒在廣東佛山投資創辦了名為巧明的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的火柴廠,結束了中國火柴全部為“洋火”的歷史。

    遇这  此后,如雨后春筍,上海、福州、長春、重慶等地紛紛亦建起火柴廠,到1913年,全國已逾70家,這其中就包括泊頭火柴廠的前身、建在泊鎮(今泊頭市)的永華火柴公司。

      【永 華】

    每玛  雖然如今永華的名字已經不為泊頭人所熟知,但在對于很多上了年紀的泊頭火柴廠的老職工來說,依舊存有印象。

    膊向  “那時候都知道這個廠子里面有馮國璋的股。”75歲的曹克藝(音)就是其中的一個,從六七歲的時候開始,她便跟著比自己大8歲的姐姐進廠,“給資本家干活”。

    门痕  曹克藝提到的馮國璋入股一事,至今在泊頭仍被傳為佳話:是時永華火柴公司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產品大量積壓,遭遇地方惡勢力趁機刁難,時任民國副總統馮國璋聽聞家鄉人被惡勢力壓制很氣憤,當即派兵押送4萬大洋。

    蔽觉  有了馮國璋入股的永華火柴公司在經濟上有了支柱,政治上有了靠山,甚是紅火了一個時期,以致有辭典在解釋泊鎮條目時寫道:“泊鎮,地名,有著名的火柴廠。”

    普筹  雖然很早就已是著名的火柴廠,但在吳煥生的印象里,過去的火柴廠其實很小。吳煥生比曹克藝大一歲,因為自己的父親和老叔就在廠里面工作,打小便在放學后有事沒事地跑到廠里玩。

    晰委  “一開始,我父親也沒當回事,后來我老是纏著父親要去火柴廠上班,我父親說你真的想去?我就去了。”

    柳沙  就這樣,剛過10歲的吳煥生也和父親一樣成了火柴廠的一名員工,她最初的工作是切雙頭火柴——在沾火柴頭的工序中,有時兩根火柴會并在一起,吳煥生就用一把小手術刀把他們分開。

    蒜榆  吳煥生說,她自己也不記得那時候的火柴是多少錢一盒,只記得那時候,每一根火柴都不能浪費。“俺哥哥比較調皮,偷偷地擦洋火玩,讓俺娘知道了,拿著笤帚就追出去揍他。”

    饭瞬  此時的火柴已不再是專供豪商顯宦的奢侈品,尤其是在城鎮,大部分普通百姓的家里,只要不是窮得叮當響,都會有那么一兩盒火柴用于家用。

    翻软  “其實用的也少,除了點煤油燈,主要就是燒火做飯。”吳煥生說,那時候做飯主要是燒柴禾,先擦一根火柴,點燃易燃的秸稈或樹葉,然后放上從外面撿拾的木柴,有時還要借助風箱,才能把火燒得更旺。

    田秽  如果家里沒有人抽煙,那時候一戶人家每天火柴的消耗也就是三五根。而對于那種每日煙不離手的老煙槍們來說,火鐮,依然是一個物美價廉的好選擇。當然,這是對于抽旱煙袋的人來說的。

    丁扩  那時候,抽卷煙的人一般都很時髦,他們會先把卷煙送到嘴里,然后從火柴盒里晃出一根火柴,用兩根手指捏著火柴的底部,在皮鞋底下瀟灑的一劃,然后把“蹭”地點燃的火苗送到嘴邊,點燃卷煙后再在空中揮一揮,然后順手把揮滅的火柴甩到路邊。

    粥喜  這種可以在鞋底、墻面甚至樹干上擦著的火柴雖然可以自由發揮出各種瀟灑又方便的點燃方式,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不安全。吳煥生說,像那種兜里揣盒火柴晃悠半天突然自燃的情況她都見過。

      【安 全】

    肖少  當然,最先遭殃的還是在火柴廠工作的工人們,尤其是從事“裝盒”工序的工人。談起這些,曹克藝仍舊印象深刻,講起來也是繪聲繪色。

    淫疤  裝盒,說簡單一些就是把制作好的散裝火柴裝到火柴盒里。這個看似簡單的活操作起來其實并不容易,比如每一個火柴盒里規定放100根火柴,所以必須裝的又快又準,“一般抓都抓正好,這都是練的”。

    去捞  而更麻煩的則是要時刻小心突然燃起的火柴——因為早期含硫火柴特別易燃,在裝盒的過程中火柴走火是常有的事。

    艳炫  “裝著裝著不知道就‘嗚’地著了,手都燒黑了,但就這樣俺們也不能歇,還得裝。”曹克藝邊說邊用手比劃,“那時候資本家辦廠,燒了就燒了,也不給看。舊社會誰管你這些。”

    竣跃  不過,這一切和被碎玻璃碴扎的滿手鮮血比起來又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吳煥生的手上就曾一度新傷摞老傷。

    爽醋  為了方便用家點燃火柴,早期的火柴盒提供了由磨碎的玻璃碴制成的盒擦,這些比“小米粒還細”的玻璃碴常常把吳煥生和她的工友們磨的滿手鮮血。

    柄倒  “后來我們就縫手套”,吳煥生笑著說,那時候晚上沒事了就縫手套,不過布的不撐磨,后來就開始用自行車的內胎自制橡膠(24860,-710.00,-2.78%)手套,“這個經磨,管用。”

    袱讹  雖然工作辛苦又容易受傷,但火柴廠的工人們掙的并不多。比如曹克藝從事的裝盒工作,“裝一個盤200盒,一個禮拜一開支。發工資之前廠里會先上大集上問小米的價錢:小米貴,錢就多掙一點。小米賤,這一盤就掙得少。”

    玻熙  即使在火柴廠工作,曹克藝和工友們平日里用的火柴也需要去買。因為他們并不能從廠里拿出火柴,每天下工,他們都會被要求排成一溜,然后進行搜身,搜完才可以離開。

    臼校  “渾身都搜,防止有拿火柴的。國營以后叫拿也沒敢拿的,不搜身也不敢拿,都互相監督互相看著,要知道了了得嗎,誰也不敢拿,比資本家時期還自覺呢。”

    遣臼  除了搜身,去火柴廠上班也沒有固定的點。“那時候沒表,看星星。要來早了不給開門,多冷的天都在門口候著。下班就等通知,說下班就下,說忙不下就不下,沒個規定點。”

      【進 步】

      “有規定點”就是公私合營以后的事了。

    碾叮  據相關資料,1946年泊鎮解放以后,既不屬于官僚資本又不屬于敵偽產業的永華火柴公司按當時的政策并不屬于沒收對象,因此先進行了公私合營,并最終在上世紀50年代初被全部收歸國有,成為國內最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企業之一。

    尉斧  “國營了以后就有了福利,看病也不花錢了。”曹克藝說,原來給資本家干活的工人變成了職工,大家的干勁也很足,現在他們住的這一大片宿舍區就是那時候下了班,一簸箕一簸箕墊起來、一磚一瓦修起來的。

    帚豪  “過去這邊都是灣(大水坑)。俺們下了班都義務勞動,要不現在的火柴廠哪有這么大?”曹克藝指了指她身前這片低矮的平房,如果不是巷口那個寫著“泊頭火柴廠”的大門,沒人會想到這里也屬于火柴廠的地界。

      國營后增添的不只是福利,還有新的廠房、新的設備,甚至新的消防車。

    易遣  雖然不是火柴廠的職工,但作為職工家屬的夏先生對火柴廠的歷史了如指掌:“滄州地區第一輛消防車就是給泊頭火柴廠配的。當時給消防車開路的還是大狼狗,有擋路的,狼狗上去就撲倒了。”

    姚继  不過,對于曹克藝們來說,消防車帶來的變化并沒有火柴本身改進帶來的變化大,因為后來工藝改進之后的安全火柴在生產的時候再也不會突然著火了,他們自制的自行車內胎手套也可以被扔到一邊了。

    舅田  “安全火柴就是把火柴頭里的磷提出來,放到火柴盒的磷面上,同時把外面的石英砂也去掉了,磷和氯酸鉀分開,就安全了,磷和氯酸鉀碰一塊,擦一下就著了。”王維龍是泊頭火柴廠的老廠長,對生產工藝了然于胸。

    客年  王維龍還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火柴看起來雖然簡單,但仔細分起來得一百多個工序,在火柴廠機械化以前,火柴盒都靠人工糊。“所以,火柴廠不光養活了大部分泊頭人,還養了幾代人。”

    马榆  75歲的劉奶奶從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幫火柴廠糊火柴盒,每次從火柴廠把材料(成扎的木質材片、大捆貼紙和面粉等)領回家,就可以開工。劉奶奶說,一個人起早貪黑,一天可以糊1000個左右,而獲得的收入則可以維持簡單的生活。

      【輝 煌】

    至瞎  機械化對于生產效率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王維龍說,泊頭火柴廠以前一年做30多萬件(1件等于100包,即1000盒),后來機械化以后能做到80多萬件,在全國來看已是產量最大。

    枣接  “1970年我們廠的產量是65萬件,全國也就是兩千三四百萬件,而當時全國大約有130多家火柴廠,基本上都是國營的。”1970年,正是王維龍大學畢業入職火柴廠的第一年,此時的他還是一個普通技術員。

    刻袖  由于實行計劃經濟,泊頭火柴廠的火柴產量并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上面統一下達生產計劃進行生產。“根據需求,每年按照適當的遞增比例加產量,產量夠數了,企業就停下來,修理機器、整頓、學習。只要完成任務,完成指標就行了。”

    两踏  火柴廠自己搞市場是1985年前后企業轉型之后的事了。不過,從包銷向自銷的轉型并不容易,產品滯銷,效益下滑的陰影揮之不去。此時的火柴市場也不樂觀,除了泊頭火柴廠,其他的火柴廠幾乎都在虧損。

    歧余  1987年,滄州市決定在泊頭火柴廠搞承包試點,王維龍承包了火柴廠。承包后的王維龍當即確定了“啟動市場、擴大市場、控制市場”三大戰略,并通過召開全國產銷聯營會打開了市場,并將價格提到了合理價位。

    斟北  王維龍承包后的10年也是火柴廠歷史上最輝煌的10年,去火柴廠工作也成為泊頭人人羨慕的“金飯碗”。

    淘纳  據王維龍回憶,1987年火柴廠年產90萬件、平均日產約2500件,到1996年往后,歷史最高日產達7500件。有資料顯示,1990年泊頭火柴廠利稅即突破千萬元,1995年更高達1188.43萬元。

    斧与  不過,就在泊頭火柴廠的職工們沐浴輝煌的時候,打火機這個火柴的繼任者正在不聲不響地蠶食著火柴的市場。

    鸽疾  打火機并不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點火工具。事實上,打火機的出現甚至要早于火柴,有資料顯示,最早的打火機發明于16世紀的歐洲,并在此后經歷了漫長的進化。不過,到二戰時,由美國人制造的金屬打火機已經風靡戰場。

    陌蛆  雖然早在民國時期國內就已經有打火機出現在中國,但因為價格昂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普通百姓無福消受。目前,在網上仍然可以找到一些上世紀50年代生產的標注著“MADE IN CHINA”的金屬打火機。

    圃来  王維龍說,這些早先的機械打火機對火柴的沖擊并不大,真正的沖擊來自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塑料打火機。“像過去做飯,沒有電打火,都是手動打火,都得用火柴。機械打火機也就是解決抽煙這問題。”

    哟谭  憑借著方便、廉價等特點,塑料打火機開始在中國廣受歡迎,并迅速地帶動了中國打火機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打火機的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70%。

      【沒 落】

    悔脂  除了打火機這個競爭對手的迅速崛起,用火需求的進一步萎縮也進一步威脅著眾火柴廠的生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開始用上燃氣,不再需要額外的點火工具,很多家庭甚至一年都點不了幾次火。

    羽剪  王維龍自己就深有體會,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人送了他一套灶具,據說是很先進的陶瓷打火,“不論是電子打火還是陶瓷打火,做飯的時候都不用再手動去點火了。抽煙的就不用說了,大部分選擇用打火機”。

    禀梳  伴隨著火柴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原材料等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稅收調整后稅負的加重,眾多國營火柴廠難以為繼,甚至紛紛倒閉。經歷了改制、收購等種種自我救贖的泊頭火柴廠最終也沒有逃脫倒閉的命運,最終于2010年正式破產。

    谦长  對于火柴廠的破產,王維龍仍舊心有不甘。因為他認為,市場對火柴仍有需求,眾多生存良好的私營小火柴廠就是個例子。“現在西部、還有一些特別窮的地方還在用火柴;還有比如在西方,很多高端家庭用的也是火柴。”

    乏唤  王維龍說,即便市場需求只有原來的一成,但對于碩果僅存的泊頭火柴廠也已足夠,“是因為我們內部有些不適應造成的破產。實際上,廠子是被人為搞垮的。”

    担头  不論真相如何,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隨著泊頭火柴廠的破產,曾享譽中國火柴界的“五朵金花”(泊頭、開封、安陽、濟寧、蚌埠等5家火柴廠)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墩倔  “泊火基本上是全國最后一個倒閉的廠子。這個廠子之所以保存時間長,也是因為工藝先進,都是自動化、半自動化的設備。”王維龍說。

    泪浮  但即便是這些先進的設備,在泊頭火柴廠破產之后似乎也是無人問津。資產拍賣先后經歷了兩次流拍,最后第三次拍賣甚至不得不轉向網絡,而且其間還曾被泊頭市政府叫停。

    账砚  據承接拍賣會的相關拍賣公司負責人稱,叫停的原因是泊頭火柴廠一些設備將被列入文物保護范圍,所以停拍以便給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留出時間。

    篙萧  最終,在網上進行的第三次拍賣以246萬元成交,而買家據說是專門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的企業,這些被拍賣的、見證了中國火柴輝煌歷程的設備最終將作為廢舊金屬回爐再造。

    擒滑  退休之后,王炳華做了一段時間的火柴定制生意,但因為規模過小利潤太低,很快就做不下去了。現在,住在火柴廠隔壁的她除了時不時地把自己養的雞放到火柴廠已經廢棄的院子里,便和火柴廠再沒有任何交集。

    楼嚷  不過,火柴廠還是留給了她不少財富。比如火柴技術,讓她在退休之后可以繼續吃火柴這碗飯。王炳華說,現在她打算轉做火花生意,在她的小倉庫里,還放著滿滿一箱泊頭火柴的火花。

    庆掏  “這一套聽說現在已經漲到200多元了。”王炳華隨手拿出一沓火花向記者展示。

    哩憔  這些標著泊頭火柴廠的火花,印著不同的圖案,有的是宮燈、有的是盆景、有的是動物、有的是孩童,精美又散發著歷史的氣息,難怪吸引了眾多火花收藏愛好者的關注。

    逸嘀  100多年過去,伴隨著泊頭火柴廠興衰的軌跡,火柴也在歷史的塵煙中逐漸隱去,關于火柴的記憶,也慢慢地藏在了不少人的心里。

    惯裕  如今,火柴廠身處的泊頭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沿線城市,也在加強旅游文化的開發,籌建泊頭火柴博物館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或許,這個博物館可以幫助留住這段的歷史。

     

上一篇:中方:韓應徹查海警打死中國漁民事件嚴懲責任人

下一篇:日本副首相承認中日在釣魚島存在領土爭議

  • 相關產品
  • 相關信息

datouwang.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15031746373
7*24小時客服電話